來源:廣東中醫(yī)院、健康廣東 【煎藥九問】 1、中藥浸泡前需要先用水沖洗一遍嗎? 中藥飲片在炮制加工過程中已經(jīng)過凈制處理,一些細微中藥飲片如馬勃、海金沙、滑石粉等用水沖洗還會有損失,所以泡藥前不需要清洗。 2、中藥浸泡時間越久越好? 中藥煎煮前,應(yīng)加冷水浸泡30~60分鐘,時間不宜太長,以免引起藥物酶解或霉變。 輕質(zhì)的中藥、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,重質(zhì)中藥、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,目的是為了使中藥濕潤變軟,利于有效成分煎出。 此外,藥煎煮好后,應(yīng)趁熱濾取藥汁。因為放的時間久了,藥液溫度降低,一些有效成分會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,加之藥渣的吸附作用而有部分損失,因而影響療效。 3、加水量多少為宜? 加水量一般以蓋過藥面2~5厘米為宜,花、草類中藥或煎煮時間較長的則需酌量加水。 4、為什么煎藥不能用金屬器皿? 鐵、鋁、銅、鍍錫等金屬器具化學(xué)性質(zhì)不穩(wěn)定,易氧化,在煎煮過程中會游離出金屬離子,可與中藥發(fā)生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,影響煎藥質(zhì)量和臨床療效,所以不宜選用。陶器不會與中藥發(fā)生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;砂鍋導(dǎo)熱均勻,熱力緩和;不銹鋼和搪瓷器具能抗酸耐堿,可以選用。 5、煎藥火候、時間如何把握? 煎藥時,先用武火(大火)煮至沸騰,然后改用文火(小火)保持微沸狀態(tài)。一般中藥一煎煮沸后,再文火煮20~30分鐘;解表類、芳香類、清熱類藥物沸后,再煮15~20分鐘;滋補藥物沸后,再煮40~60分鐘。 6、煎藥第二次,必須加熱水嗎? 一般常規(guī)煎煮2~3次,第二次煎煮加冷水或熱水均可,但不需要再浸泡了。二煎時間比一煎略短。 7、代煎中藥如何保存? 代煎的藥液封裝后,一般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,按時服完。如果環(huán)境溫度低于10攝氏度,可自然條件下存放,一般可放置半個月左右。 8、特殊中藥如何煎煮? 先煎:將先煎藥煮沸0.5~2小時,再加入余下泡好的藥物一同煎煮。 后下:后下藥在煎好前5~10分鐘加入,一同煎煮。包括氣味芳香、含揮發(fā)油多的中藥如薄荷、砂仁等。 另煎:一些貴重藥如人參、西洋參等宜單獨煎煮,取液兌入其他中藥湯液中服用即可。 包煎:花粉類如蒲黃,細小種子如葶藶子,細粉類如六一散,含淀粉、黏液多的中藥如車前子,附絨毛中藥如旋覆花等,都要用紗布包好,再浸泡煎煮。 沖服:一些貴細中藥,如三七、川貝母、羚羊角等,宜研成細粉加入湯液中服用。 烊化:膠類藥物及黏性大且易溶的藥物,如阿膠、鹿角膠、蜂蜜等,用時應(yīng)單獨加溫溶化與藥液兌服。 9、服用中藥有哪些注意事項? 自古以來,醫(yī)家對于服藥時間是特別講究的。明代醫(yī)家李時珍說:“凡服湯藥,雖品物專精,修治如法,而煎藥者魯莽造次,水火不良,火候失度,則藥亦無功?!鼻宕t(yī)學(xué)家徐靈胎曾講:“病之愈不愈,不但方必中病,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,則非特無功,反而有害……”古人在幾千年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有關(guān)服藥時間經(jīng)驗,如飯前服、食后服、平旦服、臨臥服、空腹服、間歇服等。 服用中藥的時間需根據(jù)病情、藥物功效和其他一些具體情況來決定?!渡褶r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曾提出:“病在胸膈以上者,先食后服藥。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藥而后食。病在四肢血脈者,宜空腹而在旦。病在骨髓者,宜飽滿而在夜?!奔窗醇膊∷诓课唬诛埱?、飯后、清晨或睡前服藥。 飯前 病在胸腹以下,胃、肝、腎等臟器疾病,宜飯前服藥,這樣有利于藥物的消化吸收。東晉時期著名醫(yī)藥學(xué)家葛洪說:“未食內(nèi)虛,令毒勢易行”。飯前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(fā)揮。 飯后 病在胸膈以上者,如眩暈、頭痛、目疾、咽痛等宜飯后服藥,能使藥性上行。消食藥和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也宜飯后服用。 清晨空腹 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、滋補作用的湯藥尤其是滋補腎陽的藥物、潤腸通便藥、驅(qū)蟲藥宜晨起空腹服用。早晨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陽氣而升發(fā),在陽氣的推蕩下,可使藥力速行至病所,發(fā)揮作用。 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氣升陽藥、發(fā)汗解表透邪藥。李東垣認為:“午前為陽之分,當發(fā)汗;午后陰之分,不當發(fā)汗?!边€強調(diào)益氣升陽藥在午前服用。益氣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,乃“使人陽氣易達故也?!?/span> 午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瀉下藥(如大承氣湯)。李東垣曰:“瀉下藥乃當日巳午之后,為陰之分時下之?!保ㄋ葧r即上午9時~11時,午時即上午11時~午后1時),其他醫(yī)家亦都認定瀉下藥不宜在午前服用。 睡前 鎮(zhèn)靜安神藥、澀精止遺藥、緩下藥等宜睡前服用,有利于次日清晨吸收。 頓服 頓服一般適宜于病情比較急的患者,也就是煎好后立即服下,稱為頓服,取急病急治之意?!肚Ы鸱健份d:“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時日吉兇,覺病須臾,即宜便治,不等早晚,則易愈矣?!蹦壳埃话愕母邿嵝约膊?、傳染性疾病、小兒急癥等亦采用頓服法。 需要注意的是,現(xiàn)今很多患者脾胃偏差,大部分的藥都不適宜空腹服用,而在上、下午服用最好。一般藥物一天服2次,飯后1小時以上或半空腹狀態(tài)服用較好,晚上9時以后不要服藥,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及夜間睡眠。 服用中藥的“五忌” 為了保障中藥的療效使其更好地發(fā)揮其治療作用,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,通常應(yīng)該注意的有以下5點: 服中藥時不要喝濃茶: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,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,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,減低療效。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卜:因蘿卜有消食、破氣等功效,特別是服用滋補類中藥時,吃蘿卜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。 患有消化道疾病,禁服大蒜:患有消化道疾病,如肝炎、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、溫胃和胃藥時,禁服大蒜。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,使黏膜充血,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的發(fā)揮其治療作用。 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:特別是熱性病癥,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,辣椒能使藥效降低,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。 服中藥宜忌生、冷、油膩:因為生、冷類食物刺激胃腸,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,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,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,從而降低療效。 患有疔瘡、皮膚病者忌食咸水魚、蝦、蟹及羊肉、牛肉等食物;肝炎病人忌食辛、辣、油膩;服荊芥時忌食魚、蝦、蟹;服天冬時忌食鯉魚;服鱉甲忌食芥菜;服蜂蜜忌食蔥、豆腐;服白術(shù)時忌食大蒜等。 此外,古文記載,甘草、黃連、桔梗、烏梅忌豬肉;鱉甲忌莧菜;常山忌蔥;地黃、何首烏忌蔥、蒜、蘿卜;丹參、茯苓、茯神忌醋;土茯苓、使君子忌茶;薄荷忌蟹肉等。
相關(guān)附件: